魚類疾病的發生與氣候變化密切相關,就全年來說,主要表現在“大麥黃”、“白露”兩個"換季"發病高峰期,其次為“夏至”前后、“立秋”前后。
白露節是"由熱到冷"的時間節點,多以當年夏花苗種發病為主。 此時的魚類仍處于生長高峰后期,大多數池塘水庫草魚已達到商品魚規格,但當年魚(苗)種在白露前后極易患病,水庫池塘常出現死魚情況,嚴重的甚至泛塘。白露又稱水產養殖“鬼門關”,需重點關注,及時做好預防工作。
一 . 白露氣候特點及對養殖的影響
01 晝夜溫差大
夜間水體對流加劇,底層有害菌及低氧水體被帶到水面,造成水體環境驟變。使魚類缺氧或泛塘;第二天白天藻類受溶氧、水質指標影響,繁殖性能下降,極易倒藻,魚類攝食下降,各類疾病頻發。
02 氣溫起伏不定
氣溫不穩定會導致魚類經常性的應激,輕度應激造成生長性能下降,重者造成機體免疫力下降,甚至引起死亡。
03 天陰多雨
一是魚類攝食下降,免疫力減弱。
二是池塘倒藻。
三是此時18~28℃的氣溫易滋生寄生蟲及有害菌。
二 白露前后預防管理要點
01 補充營養成分,增強抵抗力
白露節天氣復雜多變,病原微生物繁殖加快,疾病發生的次數明顯增多。與此同時,魚塘經過長時間的投喂,水質老化,易發生“倒藻”現象,引起魚類中毒。建議您可使用解毒劑(如腐殖酸鈉、果酸等有機酸)進行藻類毒素的中和及酸堿度的平衡。日常投喂時,及時補充維生素、免疫多糖等營養成分,以增強魚體免疫力,降低病害發生的概率。
02 殺蟲消毒
該階段魚類常伴有寄生蟲?。ㄜ囕喯x、指環蟲及少量錨頭蚤)及細菌性疾?。毦詳⊙Y及老三?。o論是否有蟲或者出現死魚都應提前殺蟲消毒,能鏡檢及解剖條件的盡量針對性用藥。除此之外,該階段魚類應激性較強,應盡量減少刺激性較強藥物的使用。建議您使先使用“阿維菌素”或“敵百蟲”(最好可選用農用敵百蟲)等外用藥物進行殺蟲。4-5天后用含氯藥物如溴氯海因、漂白粉、二氧化氯(粉劑)外用殺菌消毒,并結合內服藥如三黃粉、硫酸新霉素(或氟苯尼考)。
03 正確投喂
該階段應適當控料,以防止前段時間大量投料對魚類造成的不利影響。同時進行一個療程的拌藥或者投喂柯恩功能性飼料664,針對水源較好的池塘水庫可搭配部分顆粒料的使用。
04 加強巡塘力度
加強巡塘力度,適時增氧,增氧機要多開,避免因為降溫,或者池塘返底,引起的缺氧。
05 降低倒澡影響
為減小氣溫不穩定引起的倒藻影響,應多改底、換水、培菌。
06 及時出魚
針對池塘存塘量較大的(草魚畝存塘≥2000斤),應考慮是否出魚,減小養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