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了,特別喜歡兒時的味道。最留念的不是新衣服和新鞋子,也不是現在看來也許是微不足道的一、二元的壓歲錢,那時或許可稱得上“大款”,已相對厚實。
兒時的味道,或許只是一碗紅燒豬肉!在計劃經濟的那年代,生活物質相對貧乏,一切憑票供應。好在母親能干,每年開春就會養一頭小豬,到了春節那天正好宰殺,然后為我們做一碗紅燒肉,肥瘦相間,香甜松軟,入口即化。
每當母親在烹飪的時候,我和哥哥都會擠在一旁,拼命地吸著鍋里溢出的肉香,垂涎欲滴,一副饞像。母親總會善解人意地將剛做好的紅燒肉撈出一塊塞到我和哥哥的嘴里,滿口油膩,頓時化解了我們因為長期吃素菜而養成的纖維感。那時,我就在想:如果有一天,能夠天天吃上豬肉,那該多好!
如今生活好了,吃肉不再是一種奢望。然而,面對每天的大魚大肉,忽然又留念起兒時曾吃過的幾道素菜,尤其是那青辣椒,每餐必不可少。依稀記得,這口愛好還得益于母親的一個善意謊言。那時,家里較窮,母親就開墾了一些土地,種上了辣椒等蔬菜。為了讓我們愛吃,就給我們編織了吃辣椒可以辣癌細胞的故事,利用我們小時候對死亡的恐懼而成功讓我們上癮,并讓我把這一習慣保留到現在!
現在,每次過年回家,想讓母親炒上一盤辣椒,總被母親拒絕,一定要為我們準備她認為是最好的大魚大肉。可憐天下父母親,母愛總是無私的!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精髓也許就是中庸之道。過猶不及和否極泰來,就是對中庸之道的最好詮釋!無論是工作、生活,還是做管理、干事業,其實都應遵守這一原則。
文/文化宣傳部 劉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