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柯恩愛心互助基金會(簡稱:基金會)1周歲之際,基金會也亮出了自己的“成果”,累計募集資金總額為139200元,累計幫助8人,累計支出資金18000元,約占年度募集資金的13%!被幫扶的這8個人,有的是員工本人,有的是員工父母,有的是員工配偶,既有基層一線的生產員工,也有營銷人員以及公司職員,只要是符合章程規定的申請都被一視同仁地獲得了通過。本次救助的金額也是2000-3000元不等,雖然金額不是太大,但要知道政府有關部門每年給予困難家庭的慰問補助也就是每人1000元左右。
8月1日是建軍節,基金會利用業務人員月度回公司開市場分析會的契機,分別在南昌、贛州組織了南昌公司銷售部、贛州公司生產部、茂名公司和清遠公司銷售部的全體人員進行了3場宣講和現場募集活動,基金會主席、集團行政部曾小蓉經理更是親自上陣講解,讓柯恩的家人們對愛心互助基金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其實早在N年前,集團就一直有這樣的想法,但苦于資金來源一直很難把這個好想法落地。要知道,基金會本身沒有固定的資金來源,一旦成立,就需要持續不斷地往里面注入資金。最終,在朱董事長的直接關懷和人力行政中心江潔總經理的推動下,柯恩愛心互助基金于2018年7月正式成立了。而基金會能落地成立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或者說是先決條件,就是朱董事長同意集團按照員工當年的募資總金額給予等額的資金補貼,一下子就把當年的募資款翻了一倍,真實體現了企業的人文關懷,也體現了一個企業家的情懷。
愛心互助基金會,她的性質其實就是企業內部的慈善公益性“民間組織”,她的定位是建立完善集團員工多層次保障體系,她的宗旨是團結互助、救急助困、愛心傳遞。基金會通過導入當下十分流行的眾籌理念,從而實現“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組織意圖。而且,基金會在眾籌方式上也采取了分層次(設為6檔),跟你在集團的職級掛鉤,比如:董事長的年度捐款標準為2000元,而主任級、職員級、員工級的年度捐款標準為100元,兩者相差了20倍。

雖然大家的出資金額不同,但享受的權利卻是一樣的。拿普通員工來說,一年100元,平均每天不到3毛錢。人吃五谷雜糧,哪有不生病的?何況,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大,發生意外突發情況的概率也隨之加大。當然,我們都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家人永遠健健康康。但這只是美好的愿望!一旦遇到意外,基金會根據章程規定給予至少2000元的幫扶,員工本人本年度住院救助金的上限封頂金額為10000元,員工父母、配偶、未結婚成家子女本年度住院救助金的上限封頂金額為5000元。
我們可以清楚地算一帳:假設,員工本年度發生符合基金會章程規定的救急情況,最低按照2000元計算,就相當于員工一年就領回了20年繳納的救助金,這還不包括次年以后發生的救急情況。由此可見,基金會的慈善公益性質是不言而喻的,是助推企業文化落地和落實人文關懷的重要舉措和重要載體。
今年,基金會還組織委員們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針對章程的部分條款進行了修訂和完善,并更加人性化地把員工的父母首次納入救助的對象,并獲得了董事長的支持與批準,這再次說明了基金會的慈善公益性質。要知道,年紀越大,疾病越多;而且,多數情況下,員工都是父母健在。這對基金會的資金需求是一個不小的壓力。也正是因為此,基金會的委員專題會提出:建議將基金會的資金余額納入到集團的財務理財體系,確保資金保值增值。
當然,好的政策,好的制度,需要好的宣講!而最好的宣講,就是由當年度受到救助的員工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講述自己當下最真實的感受,由此來激勵更多的員工積極參與進來,增加更多的資金來源,惠及更多的救助對象。更多的時候,不少被救助的員工還是習慣了默默地領錢,默默地享受到基金會的救助,這本無可非議!但,如果大家都不主動站出來,政策與制度又如何能更好地貫徹執行下去?彷徨中的員工,是否會在心中產生更多的疑問:自己加入到基金會的好處在哪里?自己的年度捐款又用在了哪里?

慈善眾籌,為愛護航!呵護別人,關愛自己,用愛點亮你我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