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規模養殖服務商”企業發展的戰略定位發布以來,各公司積極圍繞這一戰略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大膽創新,勇于變革,取得了一系列的工作成果,也涌現出了許多令人稱贊的能者標桿。為了更好地剖析這一現象,我專門采訪了贛州工廠被譽為“精英干將”的六(2)班成員,揭秘他們是如何走向優秀的!
一、保持良好心態,提高工作效率
我發現六(2)班雖然有比較多的新員工,但他們整體的生產效率絲毫不亞于老員工,具有難得的“三大心態”(主動心、換位心、忠誠心)。尤其是在新員工入職期間,四名老員工都會主動地運用“換位心”、“忠誠心”去積極引導,帶領新員工一起成長,從而使整個團隊擰成一股繩,對班組整體績效和生產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正因為此,通過數據對比分析,發現六(2)班的整體生產效率比其它班組高出16%左右。成長的過程,從來都是雙向的!在六(2)班這個優秀班組良好氛圍的熏陶下,三名新員工也能自覺運用“積極心”、“換位心”、“忠誠心”快速學習工作知識、及時掌握操作技能,加快融入團隊,并主動與團隊成員一起用實際行動努力踐行“在一起、創夢想、共成長”的團隊理念。
二、一崗多能,打造復合型人才
在班長彭學洪的帶動下,班組內部自發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工作氛圍,團隊員工已全部被培養成“一崗多能”復合型人才,在生產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所謂“一崗多能”,就是在相對固定的一個崗位上能熟練掌握多個崗位的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能,并能根據生產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運用,從而使有限的資源通過合理分配實現利益最大化。像今年3月份才入職的新員工黃德平,經過大料、小料、打包等多崗位的“輪崗”之后,目前已能勝任生產車間的所有崗位,關鍵時刻就能夠頂上去。同樣,班里入職相對稍晚的新員工許厚建、蔡啟斌也基本掌握了多崗位的操作技能,有效增強了生產車間關鍵崗位技術人員的儲備力量。
文/贛州工廠團隊楊玲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