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生產中心三季度工作會在集團二樓會議室舉行,生產中心總經理董偉祥、粵桂區片區經理兼清遠公司生產部經理魏明洪、贛閩區片區經理兼漳州公司生產部經理楊慶華、高級設備工程師謝良全、中級設備工程師謝勇、中級項目工程師吳培全及各分公司生產部主管等參加了會議。
與會人員依次對三季度的工作作了總結、提出了下季度(月)的工作計劃。
聽取匯報后,董總進行了小結,肯定了中心三季度取得的成績,同時也強調成績不能掩蓋問題,鼓勵大家要敢于面對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措施。董總對四季度的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
董事長朱開明先生應邀參加了會議并作了即興發言。朱董認為從結果的導向來反推可以看到,從2015年到2016年,生產中心取得的最直觀的成果就是人員優化,而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對于影響成本最大的損耗,在這方面的改善,6個公司沒有哪個公司做的比較突出。去年就提出了要實施表格化管理,從匯報中所呈現的表格、數據來看,整體框架是正確的,但缺少分析,之所以分析少是因為呈現出來的結果都是好的!主管一定要學會對造成數據上升或下降的具體原因進行分析。在管理的過程中,要避免上級主管看到哪里,下級主官就跟到哪里、管到哪里,主管看不到的問題就永遠擺在那里;同時,每個公司的工作重點可以不一樣,或者讓兩個公司做同樣的重點工作,來對比結果的差異性,找到可以改善的關鍵點。表格化管理無非就兩點:一是產量目標是多少,二是這個季度(月)要解決哪些問題,能將每天進行的安全、管理等工作量化出來。
要加強工作的前瞻性,摒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工作方式,真正沉到工作中去,找到問題的關鍵點,自己解決不了的可以向同行或兄弟公司取經。很多工作都是綜合性的,各部門之間應該共同關注,努力做好每一個環節,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會上,朱董闡明了要求生產中心片區經理沉到分公司的原因,明確必須打破管理層只上不下的慣例,強調生產一線主管要進行走動式管理,發現問題并制定解決問題的行動時間及完成時間,要求管理者要積極打破傳統的管理工具、管理方法,不斷優化升級。
作為一個管理者,要善于進行數據分析與反思,任何組織、部門、團隊的頭都是取決于所有結果的導向。生產一線的主管去頂崗,取得了一些正向的成績,但對企業未來規范化發展是不利的,認為不能簡單地把主管頂了多少個崗位、多少天就是優秀的做為評判標準。主管的定位是管理,要充分認識到自己在崗位上的作用,做有效有價值的事情。而有效的事情是指每一個季度應該做的改善是什么,可以提升的地方就是下一個要改善的地方。當然,在遇到突發應急事件時,這種奉獻精神是值得提倡的。我們要考慮所有的人員配置、積極做好人力資源規劃,提倡崗位當中人才的復合型,可以向同行企業學習,積極打造一崗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公司可以出資讓他(她)考取相關的專業資格證,但他(她)一定是對企業認同、熱愛工作崗位,是同類員工當中的優秀員工。四、五年前就提出了招聘女叉車工,6個公司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開展這項工作。朱董詳細分析了招聘女叉車工的意義,建議在合適的區域進行試點,取得成效后再全面鋪開。朱董希望生產中心在四季度的工作中,可以提出真正能付之于行動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