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初召開的集團一季度績效評審會上,績效變革小組重點通報了一季度各中心創新項目的評分情況,只有一個中心級和一個分公司部門級的主管在此次評審中拿到了2.0系數,而分公司部門級創新項的獲得者就是技術中心中級化驗工程師許小霞。在創新項展示的時候,小編格外注意到,許小霞的自評分和技術中心給出的自評分均是5分,而績效變革小組給出的終極評分是10分,成為本次集團績效評審會上的最大亮點,也透露出集團績效變革的真實內涵。為此,小編特意采訪了集團績效變革小組的廖組長。
聽了小編簡要說明來意后,廖組長很真誠地談了自己的看法:集團績效變革小組在考評的時候,收到了大家的創新項目自評材料,有的僅僅是一句話帶過,沒有實際的工作改善數據,不能清晰地呈現出創新的成果。從這方面來說,許小霞的創新項提報材料就準備的很充分,在項目論證的過程中做了多組實(試)驗來證明,所做的創新項均有實(試)驗數據來支撐,而且是對實際工作的提升進行的有益創新,是一個正向的東西,需要鼓勵與倡導!所以,我們在她原先自評5分的基礎上,績效變革小組一致決定給予10分,就是希望給大家樹立一個標桿,形成正向激勵。
對于集團1季度的績效評審只有兩個2.0系數,廖組長表示:我們加強了對創新項目提報材料的審核,更多的是注重了量化指標,篩選出對實際工作確實有改善的創新。我們希望大家多做貼近工作實際的創新,在創新項目提報材料的準備上,要倡導精細化,要能夠提供一些數據、圖片或者對比類的東西,能夠很直觀的呈現創新項經改善后的實際效果以及大家在創新項目的推進過程中具體做了什么。
在集團績效考評工作中,我們都是在朱董的指示下工作,朱董也對我們績效變革小組的工作提出了比較多的見解,從績效變革小組成立至今,我們一直在不斷的優化和完善,發現問題就尋找解決方案。我們在數據采集的過程中強調了量化指標,更多的是需要貼近工作實際的創新,如果偏離了本職工作來做創新那就沒有意義了。